Thursday, April 26, 2012

轉載 - 我是馬來西亞人,但不是馬來人。我是華人,但不是中國人。

朋友部落讀到一篇轉載的文章,挺有意思,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想不止是留學生,既使是旅行,我也會遇上同樣的事情 


何谓马来西亚华人——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

这篇文章是留学北京大学的何灿浩写的!!我也是转载!!~他是在中国的人人网也就是仿facebook上发表的! 

【请大家转载】在校内发了第一篇过后,真没想到校内影响力那么大,能传得那么广。于是,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想有意识地运用校内的这种影响力,让大家更好地认识马来西亚华人这个群体。当然,以下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只代表我个人的立场。我的朋友,请帮忙转载,当帮我一个忙;大马同胞,也请帮忙转载;不认识的朋友,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稍有可取之处,也请帮忙转载~谢谢大家啊!



第一、尴尬的存在

场景1

当我刚到中国时,人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紧接着“来到中国多说年了?”、“难道是从小学汉语吗?”

场景2

当时我和中文系的辩论队一起看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马来亚大学的三辩提到“日本军在南京大屠杀凌虐我中华妇女”,有位同学问我“你们也提中华妇女吗?”

从我到中国以来,以上的情况遇上了无数遍,于是我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这个题目很大,我只能从我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来写这篇文章。

缘起

先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背景来做开场白。1840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期。一方面,好些中国人想往外逃窜;另一方面,西方列强想捉苦力到东南亚地区为他们服务。于是,大量的中国人(尤其是福建、广东一带)就散布到东南亚各个地区,其中就包括了马来西亚。

尴尬的存在

当人家问我“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我还真觉得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的问题。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因为我祖先是中国人”,但是有人又会问:“那么为什么好多印尼人就不会说汉语了呢?”问题的复杂之处就在这里。

从迁居到马来西亚,我们的先贤就特别重视中文的教育,通过私塾、宗祠等单位教授三字经、四书五经等教材,后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改革。这个时期,我们的祖先基本上还是以中国人自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有二十九人是华侨、抗日战争时期全体华侨出钱出力、著名的华侨陈嘉庚创办厦大、集美大学。。。。。。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后来,随着居住马来西亚日久,我们的命运渐渐在这片土地上生了根。从马来西亚(大马)方面来看,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大马的政治,与马来族、印度族联手争取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从中国方面来看,周恩来总理提出:华侨应在其居住地生根发芽。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母语教育。

在印尼,由于当地华侨没有组成统一的阵线,于是他们不能拥有中文名字、不能庆祝农历新年;在中国人普遍认为完好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新加坡,李光耀总理主动地消灭了中文教育,关闭了新加坡唯一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南洋大学,全体人民学习英文,于是目前多数新加坡人的母语是英语。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文的“经济”价值日益提高,许多东南亚国家才掀起了“汉语热”。唯一的例外是马来西亚,因为我们的先贤从头到尾就没有以“经济”作为考量,而是从“民族文化”出发。

那么,难道马来西亚就没有遭遇当地政府的阻挠吗?有!而且很大!马来西亚教育终极的目标是:以马来语为唯一的教学媒介语,换言之,华语、淡米尔语的中小学迟早都得消灭。60年代,大马政府规定:只有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才能获得政府的津贴,于是许多中文中学纷纷改制,变为政府中学。这时,我们的先贤,以林连玉先生为代表,明确地提出:学习母语是每个民族的天赋人权,即使不要一分钱的津贴,我们也要办独立中学!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保留了下来,华小以及民办的独立中学、学院形成完整的中文教育的体系,甚至创立了“全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统一考试”,受全球各高校承认(除了马来西亚的大学),我们基本上就是以这张文凭为基础考进北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多少先贤抛头颅、洒热血,林连玉先生被褫夺公民权、好多人被大马政府关押、无数的民众以自己的血汗钱支持独立中学。

但是,来到中国,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不止中国,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这一切,不知道被我们称为“族魂”的林连玉,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华人用血、汗和泪水来争取母语教育的权利。于是,中国的同学反过来问我们:“为什么你们会说汉语?”时,我真觉得这是巨大的讽刺。

尤其,当中国同学问起我:“为什么你们也说‘中华妇女’?”时------尽管不理智------我还是立时火了:“为什么日军侵袭时,马来西亚的华人要出钱出力?为什么同一年发生缅甸风灾和四川大地震时,我们华人对后者的捐款额要远远大于前者,我们难道就没有资格称自己为‘中华民族’吗?”

当我来到北大的图书馆文学图书时,看着满目的“美国文学”、“印度文学”。。。。。。当我看到“新加坡文学”,而没看到“马来西亚文学”时,我更感到十分凄凉,以至于讽刺。我们浴血抗战,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有完整的“马华文学”,而这一切在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是得不到承认的。反倒是曾经废除过南大的新加坡,由于其更为强大的国势,反而被认为是在海外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国家。

“ 尴尬”之处就在于此:努力地捍卫中华文化,不为马来西亚政府承认,亦不为世人所知,里外不是人。这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第一种存在:尴尬的存在。


第二、独立的存在

独立的存在,另一个说法是孤立的存在。“马来西亚华人”这个词儿意味着: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中国朋友最大的误会~囧);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于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和文化产生了,独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跟其他马来西亚人(例如马来人、印度人)的差别很明显,黄皮肤在一片黑色的人海之中额外显眼,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马来人其实真的是很好相处的,什么种族冲突全是政府搞出来的-------整个群体都受到马来族极大的影响,这就铸成了我们好多的共同点,而与他们的这些共同点恰恰就是我们和中国人的相异之处。

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口头表达。首先是口音,我朋友总说:“看你的时候一点都不像外国人,但你一说话我们就马上知道了。”在辩论赛场上时,我的一口马来腔更是显得极为突兀。所谓马来西亚口音,大概就是广东腔+福建腔,翘舌少、轻声较少(个人认为)、没有儿化、语调趋平。其次是词汇,以中文词汇为主体,再加上各种方言、马来语、英语的词汇,各种语气词“啦”、“咯”、“哄”层出不穷。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百度打“马来西亚VS中国”,马上就能找到许多具体的例子。

但是,我以为:更深层的差距不在嘴巴,而在脑子里。有一次,中文系的徐艺峰师兄领着我们留学生辩论队讨论一个辩题,他最感叹的就是:“如果是跟中国学生讨论,第三个衡量标准一定是‘何者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看看中国同学的课就知道,什么思修、毛概、邓小平思想、军事理论,这些似乎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家就决定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不同。


撇开这个问题不谈,即使同样都继承了中华文化,两地的继承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这里,大部分的人都信仰“无神论”。但是,我们那里好多人都还信仰观十八罗汉、观音娘娘、关公、济公、齐天大圣等,不一而足。不止大量的神庙,我们还保留了大量的宗祠、会馆,并且还在华人社区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由于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算有一定的了解,以上这些还不足以让我惊讶,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中国风气的开放。校内校外,情侣相拥亲吻的情况无所不在,这还真不是我想象中的中国。当然,我们那里也有很开放的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普遍上要比中国人保守得多(嗯~至少跟我的家乡相比)。

此外,许多大马华人一致公认的是:中国学生真的很多“学术牛人”,大体上比我们那儿的人要勤劳的多。中国人多竞争大,我所认识的每位同学一个个都是从高考的腥风血雨中杀出来的英雄豪杰,他们那股永不言倦的冲劲着实让我们折服。相较而言,马来西亚人则比较慵懒,更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己的人生。因此,我们玩起来比较放浪形骸,比较不顾形象,大声吵、大声笑、大声闹。

既不是马来人,也不是中国人,我们仿佛就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混血儿,所以或许我们有点孤单。但是,这或许就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既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文化,又成长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想法更自由、更多元。所以,即使我们这个群体在世界上似乎很孤立,但如果让我有机会选择,我仍然愿意出生在马来西亚,当马来西亚的华人。


第三、悲壮的存在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俗语在马来西亚人身上得到绝佳的体现。在过去,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曾经联手争取了国家的独立;但是,随着马来人逐渐独掌大权(再注:对马来人的抨击仅限政治人物),华人、印度人的地位也日渐衰弱。首先,马来语成了唯一的官方语言。再来,马来西亚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为:“使马来语成为唯一的教学媒介语”。

但是,最大的转折点是六、七十年代的“五·一三事件”。由于华人比较刻苦耐劳,比其他的民族来得富有,无形中造成了民族间的矛盾。出于权力斗争的目的,政治人物鼓动马来人屠杀华人。于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借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顺势上台,颁布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法令。在经济上,每家公司都至少要雇用30%的土著(其实就是马来人和其他极少部分的少数民族);在教育上,大学也实施固打制,要保留一定的份额给土著。此外,对中文教育的打压更是变本加厉,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改制事件,即不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政府中学都领不到政府一分钱的津贴。


打压归打压,但是马来西亚华人依然在暴风雨中茁壮成长。如第一篇所述,我们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各领域人才辈出。大家熟知的梁静茹、曹格、光良皆是马来西亚华人;大家现在人手一支的U盘是马来西亚的潘建成发明的;在华语辩论界上,马来西亚以其犀利的辩风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今,马来西亚的十大首富中也大部分是华人。

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可悲的现实。大马华人自己创办的独立中学培养了无数英才那又怎样?全世界大部分高等学府都承认我们的统考文凭时,唯有马来西亚政府不承认!马来亚大学在辩坛创出赫赫威名那又怎样?在政府控制下的马来亚大学还曾经试图禁止马大的辩手参赛!梁静茹、潘建成等辈就更加可悲了,许多人都以为他们是台湾人!潘建成自己就说过:“如果我留在马来西亚,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成就。”因为在马来西亚,华人发展的空间有限,报国无门又无法自我实现,不出国发展还能怎样?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成长是成长了,可是那跟政府什么毛关系都没有。因为我们政府很慷慨,在全世界都在争夺人才时,我们政府眼看马来西亚出现人才外流的滚滚洪流仍然可以视而不见!在马来西亚大力提倡向外吸纳人才时,去看看,有多少马来西亚的人才在新加坡工作!有一次,我们国家的首相到新加坡访问,探访一间医院时,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用马来语跟他致敬!这是何等的讽刺!

我原本把第三篇命名为“令人骄傲的存在”,可是后来改成了“悲壮”。的确,我们有很傲人的成就。可是,在我们有心报效祖国时,却只能被不公平的政策拒之国门。马来西亚那么一块宝地,没有天灾、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又居于世界要冲,如果真的有英明的政府,摇身变为世界强国绝非难事!反观新加坡,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又是弹丸之地,可是,现在我们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成了新加坡的腹地,眼看着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的新加坡一天比一天强大!这种感觉真的很复杂,真的很难以言喻!

谓之“悲壮”,我想应该甚为贴切。


后记

可能很多人很意外,我从小时候开始就自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从小读的书就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一套书大概就是一套三十本的中国历史漫画图集。在我小小脑海中,出现的总是滚滚的黄土和快马飞驰的勇将。长大了一点,看过《中国人史纲》、《中国寓言》,偶尔会翻翻《唐诗三百首》。

那时,我真的自认为我是中国人,我的文化之根和这里的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于是,我的梦想就是回归中国。英文我认为不重要,因为我要去中国,从没认真学;马文我更是碰都不碰,甚至常以考不好马来文自嘲。可以说,我很偏执。我只有认为有必要的东西我才会认真去学。到了高二,我的国际视野才宽广到足以让我理解英文的重要性,我从那时开始才急起直追,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绝没到“好”的程度。但是,马来文,我始终不愿意去学习,在统考中马文拿了惨兮兮的“B6”还常拿去说嘴。

去年9月,我来到了中国,就读于中国最好的大学,学习着自己最想念的中文系,一切看起来都像梦想成真。但是,来到了这里,我才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我是马来西亚人。我才第一次感觉到:我有可能是爱国的。在祖国成长的每一部分,不管是口音、思维等,都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即使我可能算是马来西亚里最中国的一小撮人,即使我跟很多中国同学相处得不错,但是我仍然能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不同之处。不管怎么样,在中国,只要是外国人,就真的只是外国人。

那么我到底该何去何从?这是我一整个学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迷茫中,在摸索中,我才会写出上面的三篇文章,试图找到马来西亚华人的定位,试图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决定自己以后要到哪里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是留在中国还是去到西方,就注定了只能收到单方面的信息,很难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此外,留在中国,或许就只能是成为一个尴尬、孤立的个体。去到西方国家,那更是彻底地孤立,存活在一堆思维截然不同的陌生人之中,甚至还可能面临他们的排斥。

可能,我仍然会回去马来西亚,即使我们目前仍然要活在打压之中,即使要存活在一个难以实现自我的空间。但是,我或许可以用手中的一票继续给国阵施加那千万分之一的压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一个开心的人。即使薪水不高,即使物质生活不丰裕,即使很难真正地实现自我,但是只要能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乡、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幸福或许就那么简单不是吗?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Friday, April 20, 2012

食在天府(3) - 四川小吃之一

峨嵋山途中有不少小吃。也是幸好这些小吃,让我上山途中有补充卡路里的机会之余,还可以品尝一下地道的四川小吃。

最普遍的,要算是玉米。刚蒸熟的玉米,热腾腾的,在大冷天尤其好吃!

sichuan331

还有炸年糕。这个炸年糕和我们平常新年时的年糕大有不同。是纯米做的,没有加焦糖,颜色是白的。对我来说,它比较适合叫炸米糕。个人觉得没有甚么味道,不好吃。

sichuan332

另一样很有名的小吃,就是凉面了。凉面,也叫凉粉。冷吃。就是用薯粉制成面条,家上辣椒油、花生米、芫荽和葱捞着吃。四川人无一日不可无此食物。好不好吃?因人而异,我就。。。不好辣不爱花椒更不喜欢芫荽,加上天气冷,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肯定会比这个冷冻的凉面来得吸引。

sichuan333

看来我好像对四川食物不是很满意。。。哈哈!


Wednesday, April 18, 2012

食在天府 (2)-四川早餐

由于第二天乐山和第三天峨嵋都得一大清早5点爬起床,走足两天山路梯级,吃了两天素,到了第四天,我和朋友在回到成都后都都觉得需要休息一下,第四天就安排了在成都市区各景点逛逛。


话说,我们本来有安排去九寨沟,连旅费都附了。但在峨嵋时听新闻说翻车了,天气极坏。过后还说封路甚么了,搞到我们对去九寨沟是否安全很是担心。拨了电话给梦之旅旅社,对方口气也是不很确定。两人反覆思虑,加上退团费也只是人民币50,又想到去九寨行程也确实很赶,最后,决定安全至上,忍痛放弃九寨沟。下回吧,选个天气比较好的时段再来过。


而也是因为取消了九寨,我们才能腾出更多时间细细体会成都,感受成都那与别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悠闲文化,真正的享受旅行relax去!


好了,说好第四天relax,第一件事就是睡到自然醒。


醒来后,悠哉闲哉地,吃早餐去。


旅馆外有间面店。每次经过都很想去试一试。好吧,就去面店吃早餐吧。


我们坐下时已是9点多。这家面店虽然标明担担面,但我对四川花椒敬而远之,结果还是点了不辣的。(后来发现,辣其实也没问题,甚么大辣香辣麻辣都可以,没有花椒就全部OK了!)


我们点了鸡汤面,口蘑面和一盘很有四川特色的青椒肉丝。


sichuan206


鸡汤面很清香,很合我的口味哦!


sichuan207


口蘑面也不错,鲜甜可口。


sichuan208


青椒肉丝就好吃得不得了了,虽然油的分量有点夸张,大陆人做菜普遍都放好多油的,不过味道一级棒,让我到现在还是很怀念下。


吃完面后我们就开始成都市搭公车趴趴走的行程咯。面店不远处就是公车站,非常方便。


在公车站后面,给我们看到一位大婶卖“糍粑”。“糍粑”乃四川传统小吃,用糯米制成糕后切成粒状,沾上沙糖后吃。看到这小档口,卫生条件也不坏,虽然刚吃过早餐,还是忍不住买了一份小的来试。反正旅行,吃喝玩乐是首要!!


sichuan211


糍粑,像不像麻薯?不错吃哦,不过因为是粒粒糯米做成的糕,挺饱的。


sichuan212







穿游于天府之国-四川行。第三天(下): 峨嵋半山区。万年寺

金頂过後,我们跟着原路折回缆车站,到回雷洞坪停车场。这时一阵大雾,气溫急降。也幸好我们一路都是又爬又走,运动量大,才不至於太冷。

这时停车场的能视度很低, 一片白蒙蒙的,和早上刚到时分别好大。

sichuan102

峨眉山灵猴多,生态区比比皆是。我怕,走得远远的。

sichuan104

而据称,这些灵猴都是见惯游客的。他们甚么都敢做,因为可不是我們常見的,瘦小的猴子。牠们已经是見人比谁都多的野生蛮猴。這些猴子体形很大,不但不怕人,还很会欺负遊客,由其是女性。牠们会抢你手中的食物或饮料,特別喜欢去抢遊客的手提袋。我们还沒上山時已经被劝告不要去招惹那些猴子,也不要在猴子面前看包包掏物品,因为猴子见了一定会有样学样去抢你的东西。

当然, 还是有不少胆子大的遊客去逗猴子。胆小如我的,就在远处望望后急忙加快腳步继续下山!而峨眉山虽然到处都可以见到猴子,但还是另有還有一個特别的自然生態猴區。 有兴趣的话,下山途中可以绕过去。

我觉得沿途的风景比那猴子好看多了。加上大雾,让四週的景色更添俠意秧然,神祕浪漫的色彩。

sichuan106

我們一路下山,向下一个目的地 - 峨眉半山区走去。

半山区,如其名,就是峨眉山的半山。半山区的重点,是有千年古杀之称的万年寺。

從雷洞坪下山,先到达了中山区的索道站。下图中右边那个就是了。如果你想徒步,也行,朝前方的門去走去便是了。

sichuan108

其实如果我時间充裕,我是会选择走上去万年寺。无奈時間有限,只好坐缆车了。

sichuan109

这里要给大家一个小贴士,要记着,大陆各景点的门票都不含索道费。如果要坐缆车,通常都得另外买票。峨眉山入门票加索道费用如下:

1. 入门票人民币150.
2. 金頂索道上行人民币40,下行人民币30
3. 万年寺索道上行人民币30,下行人民币20
4. 山內旅遊车:报国寺~雷洞坪往返人民币40。注:峨眉山內有专门的山內旅遊车。外面的公车或旅遊巴士都只能到达峨眉山腳的入口处而以,不得在山区内行走。

旅客都依自己的行程再决定是否要而另购索道票。

话说我选择了坐缆车,但其實缆车到达后也得走一段绿林,才会到万年寺。不过这山路风景宜人翠绿葱葱,一路走来不但不会累人,反而越走越心广神宜。

sichuan328

而一路上岛遊也不断地解释佛学和峨眉佛家的历史。路途雖不短,走着山路梯级也渐渐吃力, 但走着听着,也不算太辛苦。也许是因为峨眉山是大陸5星级重点保护区,感觉上导遊也比較专业,讲解都很详细。也或许是因为我是跟的,是大陆本地內陆团,每位团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都有很深的了解,所以导遊就得讲得更深入。可以说如果沒有一定的中文基礎和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是有可能听不明导遊的讲解的。这反而令我爬得更投入更有兴趣,好像都没有看過导遊能讲佛学玄学和;历史讲到這麽深入。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

导遊口中讲着讲着,我也不懂走了多久,终於看到高处的古庙了。(其实当时心里在想:救命,还是梯级啊! 我真的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呐!)

sichuan329

最后这一连串梯级,也还真显出万年寺高高在上的氣派!

万年寺

sichuan114

万年寺是峨嵋山八大寺庙之一,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创建时称普贤寺,唐代时改名白水寺,宋时又为白水普贤寺,明代重修时,明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之后一直沿称至今。現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修復的。万年寺的寺院佈局十分精美,整座寺院坐西朝东,全寺除砖殿为砖石外,其余均为木结构。万年寺第二殿,又称普贤殿。该殿全以砖塊砌成,无一木一柱一瓦,雄伟壮观,颇具古印度建筑风格, 其设计思想源於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无梁砖殿400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卻安然无恙,被誉為中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

而万年寺也是宋朝的皇家寺院,是当时每年都有王室參拜的寺院。80年代中共总书记鄧小平也到此參拜过。这里也可谓香火旺盛!

sichuan116

有說,來到万年寺,一人參拜,全家平安。可是这里香油钱可不便宜!保平安的香烛要人民币100!上不上香,就隋缘咯。

大门主殿后面,就是普贤殿了!

sichuan118

如果你有玉佛,万年寺也是全中国佛家协会4个特別有高僧主持开佛光的其中1个寺庙。据说,开光有兩种,一种是任何寺庙都可以做的普通开光。另一种就是只有在特別的古杀,有高僧主持的寺庙开的"佛光"。而万年寺,就是可以开"佛光"的寺庙了。

sichuan117

当然,也有人说,佛教传统其实并没开光仪式。所谓“开光”,只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仪式而已。再说,佛菩萨本身已有足够光芒,并不需要凡人为他开光啦。

参观了万年寺后,我们继续走下山,沿途将会经过白龙洞。白龙洞,可是相传是白娘子修练的地方喔。

sichuan121

sichuan122

一路走下坡,风景依旧迷人。峨眉山真不愧是5A级景区,重点之重点,山溪的水好清好干淨哦!

sichuan330

可惜的是,回程走到一半突然下起雨來。。。无奈地,只好把相机收起,用双眼看接下来的峨眉世界了。


Monday, April 16, 2012

Like Me at Facebook!

为部落弄了个比较方便于互动的面子书网页,大家不妨过去逛逛。

https://www.facebook.com/shifenxiang

食游天地

Sunday, April 15, 2012

说说咖啡

咖啡,一种植物的豆豆。它是除了石油以外世界最大的交易品。从人类发现咖啡豆到现在,它的争议性也都很强。以前呢,就争论着咖啡到底是甚么一回事,为什么喝了或吃过用咖啡豆制成的食物或饮料都会有振奋的作用?到底这神秘豆豆是牧羊人在放羊时因为绵羊错吃咖啡豆后兴奋活泼而发现,还是穆斯林托钵僧在被敌人赶入沙漠,精神错乱的状态下喝下浸泡咖啡豆的水但段存活下来而被发现?这种种传说中咖啡来源,已无从稽考。现在嘛,每天咖啡都有人讨论到底一天能喝多少咖啡,是利是弊?甚么咖啡才算好咖啡。。。好不热闹。

但咖啡,的确是人类生活上一个举足轻,大众化的社交饮料。每每遇到最熟与不熟的朋友,碰面或交谈时都会和咖啡扯上关系。

熟悉的嘛 ~ "来,去喝杯咖啡"

不熟悉的呢? ~ "那下次我们去和咖啡"

可见,咖啡,在生活中为我们所扮演的社交角色是多么的微妙。

咖啡本身源自于中非。它适合长于年雨量平均1500~2000公厘,平均温度为20度左右,不会降霜的地区。巴西,乃目前最大咖啡生产国。咖啡种类繁多,市面上最为普片的,应该是阿拉比卡 Arabica 咖啡。

我自己本人小时并不好咖啡。但可能是长大了味觉也升华了,最近也学起人喝咖啡了。

开始和咖啡,通常都会对其苦涩的味觉有所抗拒。但也是这种苦涩带酸却又清新芬芳的味觉,令人对他徘回不绝,欲罢不能。好的咖啡不需要浓,但依然甘醇。而好的咖啡味道,又和它的生产过程和烘焙技术有关。

形形色色的咖啡中,自己最喜欢的,非意大利品牌 illy coffee 莫属。

illy coffee 的浓缩咖啡 espresso,是用从世界九个不同地区,盖布了4个大洲的咖啡生产区所烘培调制而成。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埃塞尔比亚,哥士打利加,巴西和印度。从烘培到调制甚至上桌,都很讲究。

illy cappucino
illy


说起cappucino, 它还有一个可爱的典故。这咖啡名字的由来,原来是从意大利传教士所穿的道袍。意大利人把教士所穿宽松长袍上的小尖帽,既"头巾"称为Cappuccio。而浪漫的意大利人继而觉得cappucino咖啡上的泡沫,不就如教士的小尖帽吗? 于是就把这类泡沫咖啡称为cappucino了。

当然,市面上还有许多cappucino/espresso都不错。

个人除了illy也喜欢以下几种,所谓"personal best" 个人最爱:

5. O'Brien

obrien

O'Brien是三文治专家。他家的三文治是我最爱之一。饭后来杯cappucino, 还是点缀得这么美轮美奂的,喝得也特别开心满足。我常光顾的O'Brien,是在OCBC building Jalan Tun Perak, Great Eastern Mall Jalan Ampang KLIA

4. Pacific Coffee

pacific c

Pacific Coffee 吉隆坡不多,我常光顾的是Fahrenheit 88的分店。它家咖啡价钱算是最相宜的,味道也不错。一班朋友相约来个咖啡聚会的好去处。

3. Austin Chase

AC coffee

The Gardens 和 The Intermark 是我常去的两间分行。因为认识这品牌的人不多,喜欢它比较幽静的环境。

2. Starbucks

starbucks

说甚么都好,星巴克的成功,是有它的理由。除了有吸引咖啡爱好者的环境还有常常推动有互动性的促销活动。价钱不算便宜但品质保证。

1. Espressamante illy

最爱,当然就是标明卖illy咖啡的 espressemantePavilionBangsar Village都有一家。去外地旅行时遇见也会坐下歇息,享受那香醇的illy espresso。无论是坐下看书,上网或看着人来人往,都是人生一大享受也。

espressamante


Monday, April 9, 2012

穿游于天府之国-四川行。第三天(中): 峨眉山。金顶

我到峨眉時,正逢峨眉為普賢菩薩像裝藏的时期,法事频频。所谓"裝藏",是指古时在塑佛像时,先在佛像背后留一空洞。开光时,由住持高僧把经卷,珠宝,五谷及金属之类放入然后封上。而這普賢菩薩像,中間就是是空的。高僧们逐渐為這佛像安置代表吉祥的物品。“装藏”的用意,其实也就等于人身体里面有五脏六腑一样,把重要的都装在里面。

氣派非凡又莊嚴的普賢菩薩像。


峨眉。普贤菩萨像。

普賢,又譯"遍吉",梵名叫"三曼多跋陀羅"。普,化無不周;賢,鄰極亞聖。菩薩悲願,廣渡眾生,所以說"化無不周";普賢菩薩的道行,已非常接近佛,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萨,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释迦摩尼佛的右、左脇侍,被稱為“华严三圣”

壮观的峨眉金顶一览。

峨眉。金顶。

而这里这时的气温,是摄氏5度。早上9点半。

常曰峨眉金頂有四絕之:雲海,日出,佛光,,聖燈。

日出,佛光,聖燈可遇不可求,这回就沒看到了。雲海倒是看到不少!

sichuan99

峨眉。云海2

金顶的寺庙名华藏寺,而现有的华藏寺是重修的。维修工程也还在进行中。它美轮美奂,金碧辉煌,气派非凡。它始建于东汉,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光相寺。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了普贤殿,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又称金顶。金顶所在的山峰也因此得名。

金顶华藏寺
金顶。华藏寺


不多久,開始大霧了,很冷下。這溫度我沒預料也沒多帶適合的衣服。還好我是爬着山路上來,雖然冷,但運動量大,還可以。
峨眉金顶华藏寺

峨眉。云海。

sichuan100


峨眉山也许不是最美,但对我这个热带人来说,已经是很壮观,介乎仙境了!所以再累,也觉得值得!

Sunday, April 8, 2012

穿游于天府之国-四川行。第三天(上): 峨眉山。金顶之路

其实乐山這一爬, 并不算什么,只是我没有作好心理准备,小嘘了,所以有点吓倒的感觉。不过说起玩,怎样我也是劲力十足,不言放弃。

所以,第三天一早,5點未到被敲醒,虽然脚还痛着,但还是兴致勃勃,因为今天要去峨眉山朝圣咯!!

去峨眉山前,我们被安排在嵋山市的旅馆吃个早饭 - 清粥配酸萝卜和腐乳,另加冷馒头。清粥是热的,加上我挺喜欢他们的腐乳,所以还OK。酸萝卜就不好吃。而那个馒头就说怎样也不行。我比较挑食,摄氏15度的气温,我放弃了那冷冷硬硬的馒头,虽然心里挺怕,因为经过乐山一投,我绝对明白我是需要卡路里上峨眉的啊!不吃也许迟点就是自找苦吃了。(不过当我再看那馒头,还是算了。。。但大陆人倒对吃没有什么要求,都吞得好像在吃山珍海错!)

峨眉山,位於四川盤地西南部,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而人們常說的峨眉山, 主要指的是大峨山。峨眉山体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山區面積約115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而山下的平原地區海拔僅400米,相對高差在2600米以上。又因它氣勢磅礡,清秀蒼黛,修長如眉,因而稱之为峨眉山。

sichuan74

峨眉山也是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普賢菩薩的道場。它秀絕九州,乃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被聯合國專家稱為世界上同緯度生物植物被保護得最好得區域。

從成都到眉山市大概要花两個小時,而從眉山市到峨眉山腳卻只需5分鐘路程。全部旅客到达山脚后都會停在客運中心汇集。山上景點多,古殺就有30多處。我只有一天的時間,也只能挑重點,也就是所謂的黃金路線。

除非你真的想徒步登山,不然從客運中心旅客都可以換上景區特別的小巴士一直坐車上到雷洞坪 (2430m)。從雷洞坪后就得步行了。大概走6公里的山路吧,就可以到金頂 (3088m)。途中有一部分的路程可以坐索道。但扣除索道,還是有大概3公里的山路 (往反6公里)。

金頂過後我们会到千年古杀万年寺。但去万年寺前得徒步回雷洞坪,坐同樣的觀光巴士去到中山區的萬年寺停車場。從這裡再坐另一個索道,索道后再沿着山路走大概1.5公里才到达萬年寺。

萬年寺過後就是步行下山,也就是回程。沿途經過不少景點如白龍洞,清音閣等。如果你喜歡看野生猴可以再徒步上去生態區和一線天 (3公里往反)。然後再沿着同路回到山腳下的客運中心 (大概6公里吧)。

整天所要走的山路,扣除索道,大概是15公里吧。我超级怕野生猴,沒去生態區,就省了3公里,一共走了12公里 (記着啦, 是12公里的山路/梯級, 算走得不多了!) 所以说,比起峨眉,乐山是小小儿科了!

话说,我们6点就到达峨眉山客运中心。天还没亮但已经很多人准备登山!客运中心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客运中心乃海拔400米。從这里到2430米的雷洞坪, 大概要一个小时的车程。沿途風景隨着高度的不同而漸漸轉變. 大概走了45分钟,窗外已是一片白云了!好兴奋哦!

sichuan75

不久我们就到了雷洞坪停車場。这时剛入初秋,但山上氣候必境比較涼,今天温度~摄氏5度!

雷洞坪停车场一览。这时其实只大概7点不到。

sichuan76

登山的旅客不少哦。大家很有次序地走上山。

sichuan325


一路上都有許多小商人擺賣峨眉山土產, 如魔芋(一種素食), 苓芝之類。魔芋又称蒟蒻,是一种草本植物,素食材料,能制淀粉。在峨眉各斋菜馆都很容易看到用魔芋来做的菜。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觉得它滑滑的,口感挺怪。

大家都不停地怕不停地走。渐渐的,我们开始望到云海了。。。

峨眉山

真的仿佛已近仙境。。。

sichuan81


走峨眉,比起乐山,真的艰难好多。不过今天我是做好心理准备,所以虽然路途比前一天辛苦但却比前一天应付得好很多!途中也有卖小吃的,都是热食如玉米,烤番薯之类,卫生条件不坏,我也乐得边爬边买看似好吃的来补充卡路里,整个爬山过程还不错!

而我们爬爬下,也遇到這裡地到的峨眉人,他們背着重重的籐籮也還可以健步如飛地上山!難到這就是傳說中的峨嵋派輕功?

sichuan82

我们大概也走了两个小时上山的梯级吧,天氣還算良好,终于终于,看到远处普賢菩薩像,金顶,就要到了!

sichuan86


台北遊記 - Day 3 : Part 3 - 士林夜市

從台北101下來又是吃吃喝喝的時間咯. 今晚將到有名的士林夜市逛! 還沒來台北前已從網絡上得知很多小吃店都已搬到一個新蓋的大樓內, 以方便旅客們, 可以風雨無阻的到這里來評賞美食.

去士林夜市, 坐捷運就可以了. 唯一要注意的是夜市是靠近劍潭站而不是士林站, 要去的朋友就在劍潭站下車, 士林夜市就在捷運站的對面而已.



夜市內人山人海, 室內的都是賣吃的多



來來來, 就分享一下所看到吃到的美食吧

首先來個很有名的臭豆腐 - 鴨血豆腐. 這個豆腐聽說其臭無比, 哈哈我是不敢試的




在出發台北前就聽說一定要嘗花枝羹. 來到士林第一道要嘗的自然是它. 我們試的是士林有名的老店忠誠號. 可惜, 味道不如想像中的好. 花枝魷魚倒很新鮮. 花枝的確又Q又爽口. 可能是因為羹內加入了鮮筍? 我個人吃不慣鮮筍的味道, 但它可是台灣料理非常不可缺少的材料.



另外再點一個蚵仔清湯. 這蚵仔真的太新鮮肥美了, 用來做清湯沒有一點腥味. 非常好吃



鮮甜肥美的蚵仔







还有蚵仔煎





美味的猪扒



香肠



还有那鼎鼎有名的豪大大超级鸡扒!



大排长龙的!



台湾也很流行吃卤味





到处也可以见到的新鲜水果





人山人海。。。还不是旺季呢!



臭豆腐!一定要试哦,个人觉得它并不臭,好吃!





台式臭豆腐有加上酸菜。个人觉得没有加酸菜更好吃!





大肠包小肠



由于吃得太饱了,豪大大鸡扒,我们是外带的。回去酒店再second round宵夜~



每天都少不了的卤肉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