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游玩,相信没有多少人会不去颐和园。
曾经是清朝皇室园林的颐和园,主要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是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以其英文名"The Summer Palace"夏日行宫来看,我想以前的皇帝们应该很喜欢来这里避暑。
搭地铁去颐和园非常简单。无论哪里上车,只要转去4号线,往安河桥北的方向一直坐到最后第二个站~北宫门下车就对了。我们从王府井开始,于西单站转车,大概一个小时吧,由很挤的车厢,坐到只剩下我们两个,就到了。
从旅游攻略及网上得来的资料,只说从北宫门站下车步行5分钟就到达颐和园。原以为很容易,但其实也不难,关键就在北京地铁站出门后,往往就没有路牌指示你应该往前后左右哪个方向走。虽然门口也有一些三轮车夫,但危机意识过强的两个觉得这些靠赚游客钱吃饭的车夫不可靠。于是,在门口顿立的一阵后,决定凭直觉走(后来还有更多的跟着直觉走的经验)。本来以为,也许可以跟着一起到颐和园的自由行游客一起走,但不懂是不是这些人都是特早出门,我们9点多到达时,好像只剩有我们两个(后来发觉,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跟旅行团的)。
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门口,我们也没管这是甚么门(后来才懂,这个是北宫门,也是后门!),买了人民币50的“联票”就可以进去了。所谓联票,就是一次过付完景区内所有重要景点。颐和园联票包括了入门票,文昌院,苏州街和佛香阁。如果不买联票,那就得一个一个景点前另买票进入。这样买会比较贵,除非你不打算走完全部景点。
这苏州街是仿江南苏州街道所复建。是新的,据说以前颐和园内也有宫女太监装扮成商人,供帝后妃嫔们购物玩乐,也不懂是不是真的?
苏州街一览,深秋的景色倒不错。
我对新建的兴趣不大,来北京就是要看古迹。我们只绕个圈,就继续往后山去。从后门进入颐和园,要翻过一座小山。好不好?就看你喜不喜欢走走爬爬山了。我倒挺喜欢上山。
我们是走得很随性,不多久,发现前面煤炉可走了,得回头下山再往另一条路走。但我们也懒得走下去,就决定爬上山上一些石头,翻越过去对面有路的地方。
这路,把我们领到智慧海去。本来以为智慧海是个湖,起码有水,结果发现原来是供奉佛像的佛塔,摆了个大乌龙。
这就是智慧海外观。
沿着路一直走,就到达颐和园最顶峰,万寿山。山上依山而建的是佛香阁。
这佛香阁架构比一般的佛塔来得复杂。它建立于万寿山前山的大石造台基上,气势磅礴。
佛香阁台基包山而建,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山脊之上,有高出云表之概,无处不见佛香阁的姿影。
又见大蓝天。
从佛香阁眺望昆明湖。今天天气大好!
石基内往佛香阁的石坡路。人家来颐和园是往上走,从仁寿殿玉澜堂一直走到佛香阁,我特别,倒反来走!
我的路是向下,先苦后甜,哈哈!
再继续往下走,就到达排云殿。排云殿,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把它改为排云殿,并成为她在园内居住和接受朝拜的地方。
排云殿前面出来,在排云门前拍张大景。
排云殿出来就是鼎鼎大名的长廊啦。长廊是循着万寿山麓沿着昆明湖北岸构筑的。从东面的邀月门到西面的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则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而长廊的长度和其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时被收入为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首先往西边去找石舫。途中路过听郦馆。这听郦馆本是乾隆母亲孝圣皇太后看戏的场地,名字故也以郦鸟比喻乐声。后来这里成为慈禧太后举行宴会的地点。近代听郦馆则用作招待所,现为餐厅,供应宫廷菜式。
西面再过不远处就是石舫。这个石舫,个人觉得和整个颐和园格式格格不入,不懂以前的人甚么口味。
西边看完,往东边走。这是长廊东起的邀月门。
看完长廊和石舫,是时候到前院去看看几个重点景区。
仁寿殿
乐寿堂
这一区游客非常多,一团一团的,很挤。回到来才发觉,因为我不愿意去挤,结果我没有拍到玉澜堂!
到了仁寿殿,也到了东宫门。我们这时才懂原来真正的大门口是东宫门。不过我们也不介意倒转来玩啦。
还没出去,最后一个景点~文昌阁。
觉得文昌阁没什么特别,就城关一个。隔壁新建的文昌院则是文化历史陈列室。我们只大概看看就走了。不是不好看,文化历史我们挺喜欢,只是当时开始非常饿了,所以草草看了一圈就向出口迈步而行。
回程前,再来个颐和园大景。